孩子让你头疼的时候,就想想三十年后
孩子让你头疼的时候,就想想三十年后
文/葱爸老时
当遇到孩子教育问题,迷失了处理原则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试着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背景下考虑,只要清晰自己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一切问题,都会变得简单明了。
你希望孩子30年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最近一位女家长,带着焦躁找到我,聊她女儿的问题。“我女儿越来越不听话了,经常无理取闹,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知道,这句话里有很多坑,比如,“听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又叫做“无理取闹”?如果我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告诉她该怎么办,就相当于承认了孩子必须听她的话,孩子所有不符合她意愿的行为,都属于“无理取闹”。
但我还是决定先跳进坑里:“举个例子吧。”
“你比如说,今天早上,她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的一个小熊猫掉了,就不想穿,想换条裤子再去幼儿园。我上班快迟到了,就没给她换,她就一直哭闹,一直到幼儿园里,到了教室门口,还在哭闹。你说,当着那么多人,多丢人啊。你说,就这么点事儿,能闹腾一早上,值当吗?在她小时候,还不是给她穿啥就穿啥吗?怎么现在就各种不听话呢?”
“嗯呢。是有些不听话。她穿什么完全由你决定就可以了。这样,在三十年后,或者四十年后,当你在早上正刷你的假牙的时候,也许就会接到女儿的电话,来问你:‘妈妈呀,我现在手上有六件衣服,你来告诉我,我该穿哪一件?’”
这位妈妈扑哧一下笑了,“您这是给我挖坑呢啊。”
本来坑就那么多,何妨在乎多我这一个。
“你希望你的女儿,自己将来连穿什么衣服都要请示别人吗?”
“当然不希望,不过,这跟现在关系也不大吧。”
“她觉得今天这件衣服有了瑕疵,不愿意穿,这种感受如果换了是成年人,你觉得是合理的吗?”
“……合理。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换衣服。但当时,我就是觉得,她一个小孩子……”
“小孩子的事,对小孩子来说,也是大事儿。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是一个能对自己穿什么做主的人,那么今天你就要开始让她拥有这种权力。你今天替她做主,明天替她做主,以后她就真的放弃自己选择衣服的权力了。这对于女人有多么可怕,我想你能理解吧。”
“嗯呢,嗯呢,理解。女人必须会有自己的审美,必须会享受生活。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要培养一个清楚地知道自己该穿什么衣服的女人。”
最后我又补充了一句:“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想想——你希望三十年后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当你清楚自己的教育目标的时候,眼前的很多问题,该怎么办,就非常清楚了。”
为什么你总做一些和你的教育目标相违背的事情
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在谈及孩子未来的样子的时候,都说得天花乱坠,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孩子开心就好,能够尊重自己的本心,但也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些非常美好的教育目标。
但一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就立马丧失了处理问题的依据。比如,孩子吃糖的问题。
有的家长会想,孩子不哭闹就好,愿意吃多少就吃多少,又不是买不起,干嘛不给孩子吃啊。这会让孩子以为,所有的欲望都是可以被满足的,不需要考虑相应的后果。我想买玩具,就想买多少买多少;我想上网,想上多久就上多久;我想获得一样东西,就一定要获得,而不管规则,因为只要我开心就好啊。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要么伤害自己的身体,要么养成无节制的消费观念,造成家庭经济的失衡,要么破坏了社会规则,影响他人生活,甚至触犯法律。
为了换取孩子一时的开心,为了看起来自己更爱孩子,得到这样的结果。这符合你的教育目标吗?
而也有的家长,因为听到太多关于“孩子吃糖太多对身体不好”的信息,便一心想把孩子的世界变成一个无糖世界。当孩子表示想吃一块糖的时候,立马如临大敌,唯恐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编造各种恐怖虚假理论,告诉孩子吃糖是多么危险,让孩子在恐惧中放弃这个想法。
当然,现实世界那么多诱惑,可怕的事情,远不止是糖,还有手机,还有互联网,还有各种玩具,还有各种爱好……都有可能上瘾啊!都有可能让孩子无节制啊!总之,在这些家长眼里,所有的需求,都存在不可控的风险,所以,干脆就完全屏蔽。
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面对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时候,会是多么的纠结!在他的经验里,自己想要的东西背后,都有非常可怕的后果在等待着。于是,孩子看到喜欢的食物,会不敢吃;看到漂亮的衣服,买了也会有负罪感;看到喜欢的人,也会觉得确定关系后,也许会有很大的麻烦……作为家长,这真的是你希望的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你总做一些和你的教育目标相违背的事情?
你希望孩子将来开心,你就应该让他们学会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你希望孩子能健康长久,良好地适应社会,也就要有所节制,考虑生活的平衡。当一个孩子对糖的体验,恰当满足之后,他的注意力会转移的,不会一辈子在糖罐里不出来。当一个孩子接触了互联网之后,随着年龄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他是会正确地让这些必需的工具为自己服务的——家长要做的就是,恰当的满足孩子,并且培养他协调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外界的能力。这样,他最终会成为你希望的样子。
当目标在远方,家长的私心却决定着当下
我们经常忘了教育孩子的长远目标,是因为我们眼下有太多见不不得人的目的。这些目的,往往出于我们的私心,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里。
比如,为了显示我们爱孩子,给予孩子太多不应该属于他的物质和自由。比如,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迫孩子“外向、性格好”,见了所有人都要打招呼。比如,为了自己省心,用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来换取片刻的安静。比如,为了周末有更多时间去上班赚钱,把孩子扔进辅导班。比如,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只为了感受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比如,为了和家人、公婆斗气,让孩子充当工具。
但所有的私心,往往都会打着一个旗号:为孩子好。但实际上,这些可能都不符合你当初制定的教育目标,而且这些行为,也最终会让孩子偏离我们设定的成长路线。
还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阶段性的目标,而违背了最终的目标。比如我们为了让孩子学业有成,为孩子制定了过高的学习目标;为了逼着孩子学习,不惜收起了所有的父爱母爱,换成教练的面孔,让学业成为亲子关系的最重要主题……仿佛,自己如果学习不好,连爸爸妈妈都会失去。这种伤害了亲子关系的教养方式,能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吗?你真的以为所有的伤害,都能因为看似圆满的结局得到修复吗?
有人把家长由低到高分为几个层次,其中前三个是这样的:第一个层次是舍得为孩子花钱,第二个层次是舍得为孩子花时间,第三个层次是开始思考教育目标的问题。所以,要做好一个家长,我们必须清晰地知道——我们希望孩子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时刻警惕自己的私心杂念,明确当前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实现那个终极目标而努力。
《孩子让你头疼的时候,就想想三十年后》2019-06-25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