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信号交换
在出生时胎儿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携带着遗传基因和母亲对他的期待:从母腹中顺利地出来。
我这儿还要谈一下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信号交换。孩子出生前在子宫里感到非常舒服,唯一的不足是那儿的空间越来越拥挤了。所以那一刻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现在你必须出来了!第一次阵痛向他传达了来自母亲的第一个信号。通过宫缩,她告诉孩子:现在要把你挤出去!孩子收到了这一信号,如果他不是很懒的话,就马上开始配合着去完成这项分配给他的任务。孩子以自己的努力来支持母亲,他慢慢地滑向子宫颈,以行动来回应母亲的信号。为了不致压迫到胎儿,阵痛一般是间隙性地发生。刚开始时阵痛的间隔比较长,然后逐渐加快。阵痛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5分钟,2分钟,1分钟,半分钟)。对孩子的呼唤越来越急迫:你必须离开子宫了,你必须出来了!
1.积极和懒惰
许多母亲都说新生儿在这一阶段似乎已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孩子积极地配合母亲;他有点懒惰,需要外界的帮助;他非常克制,不想活动,根本就不想出来,需要强有力的帮助。
这些对性格的早期描述,我和妻子也曾在我们四个儿子那儿观察到。我把他们出生时的情景都拍摄下来,很有启发性,如果把这些早期观察到的特征与他们以后的发展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性格的基本特征确实是一脉相承的。至于阵痛时间的长短对此没有什么关系,至少没有太大的关系,它只是影响生产过程本身。
我们头两个儿子的出生是非常得快,就像子弹出膛一般。他们好似急着要看到阳光。他们体格健壮。我们所有的孩子出生时都有4千克重,所以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都有困难。我们的老大现在仍与当年出生时一模一样,他是一道闪电,他是一个快枪手,非常活跃,什么事到了他手里都必须立即处理,毫不拖泥带水。老二稍微平静些,他出生时也稍慢一点,但他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在出生时,当头出来后他就自己把手伸了出来。他很独立。他在出生时表现得更为积极,现在也仍是那样,他比其他兄弟更独立,他很少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能安排好一切。
老三就完全是另一种模样了,最好全世界都来帮助他,大家都来为他服务。那么现在呢?他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孩子,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但他出生时的表现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很希望有人来帮助他,希望别人为他服务,期望我们到他那儿去,而不是反过来。被动的特性一如既往。第四个儿子出生时很平稳,什么事都没发生。他还太小,所以要确定他会如何发展还为时过早。
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说,出生过程由遗传决定,而且胎儿想要积极地进行协助,这对于他们从现在开始形成的基本性格特征意味深长,因为一个胎儿以他们的行为,不管是积极的、自主的、消极的、平稳的、快速的,等等,对向他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做出了回应。我们有机会准确地记录到他们给出的相应信号。
2.出生后
孩子生出来了。我不想谈论分娩的创伤以及类似的事,但无可争辩的是:新生儿体验到全新的刺激,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体验。他与母亲分离了。他的皮肤感受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刺激:冷、热、陌生东西放在皮肤表面时的碰触。婴儿第一次感受到饥饿,这种饥饿又不能像在母腹中那样马上可以得到食物的输送而缓解,现在他们必须要发出信号来要求得到食物,他常常必须等待着人们来喂他。光线落在他眼睛的视网膜上,他逐渐能分辨各种不同的光线。他的耳朵能听到声音了。简而言之,在出生时以及出生后,大量的新刺激涌向新生儿,刚开始时杂乱无章,他必须对此进行整理和归纳:光、声音、触摸、感受。面对如此嘈杂的刺激冲击,新生儿最初只能用哭叫来对此做出第一声回应就不令人感到惊异了。对新生儿来说这一切太多了!他需要休息和安抚。如果这时候他很快得到母亲的乳头,他就会平静下来。哺乳的过程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节奏,同时让新生儿感到有人照料自己,所有其他的刺激都不再重要。
这时新生儿需要安静,这样他才能对新的刺激进行整理。他需要从所有事物中区分出哪些信号对他来说是重要的。
3.天使的手指
当一个婴儿出生时和在出生后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我看到了一个我想要称之为宇宙的阶段。在犹太教法典中讲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故事中讲道,每一个孩子在母腹中发育成长时,都会有一个天使从天堂降落人间,悄悄地把所有宇宙的知识告诉了他。在出生时天使把一个手指放在婴儿的嘴上,这样他就把一切都忘了。由于天使的这一碰,我们每个人的上嘴唇都有一个小小的凹槽。
还要补充一点:我们中的有些人并没有把一切都忘却,或者他们能够更容易或者更快地回忆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在学习新的知识,而是在回忆天使对尚在母腹时就告诉我们的关于宇宙的知识。
即使在出生后我也能看出儿童与宇宙的相关性。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一个大我。他们还不能区分我和非我。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个新生儿仰面躺着,他还不能活动,但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一个东西:一只手,一个脚,一张脸。婴儿这时还不能区分这个在他眼前出现的手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都还属于那个大我。换句话说,一切都属于一个大的生命,是它的一部分出现在他的视觉范围内。从婴儿能够触摸物体的那一刻开始,他才能区分两种现象。如果他抓住自己的脚,就会产生两种触摸的感觉:一是手抓住脚的感觉,二是脚被抓的感觉。如果他用手去抓母亲,他只能单方面地产生一种触碰的感觉,即只有手的感觉。那个一开始以一个大我方式呈现的世界逐渐分化了。婴儿意识到,这个世界中不是仅仅存在一个我,而是一个我和一个非我。在那个大我阶段,婴儿就能区分愉快的刺激和不愉快或混乱的刺激。这些刺激不仅来自于自身内部,也来自于外部:来自内部的有诸如饿、胀、堵塞;来自外部的有冷、热、喜欢或不喜欢的味道、感到愉快或不愉快的触摸。所有的这一切都还没有和那个非我联系起来,而是一切似乎都还属于那一个我。
最近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常常把头转向母亲所在的方位,以满足最初的需求,但同时他也会把头转向其他有母亲气味的物体方向。母亲的声音也同样能吸引他们。我不能肯定婴儿已经把母亲当作环境的一部分还是看作他自我的一部分。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信号交换》2019-01-21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