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女沟通的三大原则
与子女沟通的三大原则
最近连续做了一些青少年案例后,发现很多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总是亲子沟通最先出问题的,沟通的问题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最终导致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我发现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自我”是家庭婚姻和亲子关系解决不好的最主要原因,这种自我往往表现为自以为是、成见、偏执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请家长朋友们注意以下亲子沟通的原则:
1、不做评判
亲子沟通的第一要诀就是:首先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错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一定有他的道理。而不是自己没有错,错都是孩子的,如果这样,对方当然不听,永远不会听。因为只要我们认为对方是错的,沟通的目的就是揭露对方的错误,这就不是是沟通了。就永远达不成真正的沟通,一定是一谈就崩。况且,只要您认为孩子是错的,就一定有矛盾,要知道,孩子也认为您是错的。因为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你跟孩子是平等的。如果能站在这种立场上跟孩子说话,那么你说出来的话也许就不具有评判的意味了,这是达成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2、选好角度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都可能有自己的偏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那么,首先,自己可能是错的,只要孩子提出足够的证据说明自己是错的,自己就要承认。
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因为你永远无法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所以,换位思考远远不够,这里讲求的是无位思考,也就是说不要站在哪个位置上去思考。我们不站在哪儿,就可以站在所有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坚持我们自己是对的,那么我们怎么可能有错误?如果我们不坚持孩子是错的,我们就只是在讨论什么是好的。其实对错根本不重要,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您错我对。
3、听比说重要
从临床收集的资料看,绝大多数亲子交流是以父母说孩子听的形式进行的。这是单向的交流,不叫互动。做为家长,听孩子说什么也许比跟孩子说什么更加重要。试想,要是我们没有被倾听的体验,我们怎么跟别人交流呢?我在咨询室里看到的是,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自己说话,不跟自己说心里话。关键是,家长的老生常谈孩子听得太多了,终于不想再听了;家长从来没有认真听孩子说,孩子放弃了说的权利。(要是你跟一个朋友交流,那个人永远不认真听你说,只顾自己说,你会怎么样?)。记住:听比说重要!
以上三个原则,简单明了。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简单的技巧,而是一种境界。试试吧,如果你的世界发生了改变,那一定是你发生了改变。
《与子女沟通的三大原则》2019-01-18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