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都不合群
优秀的孩子,都不合群
朋友小王性格很内向。小时候,他的内向性格,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
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待在屋里看书,而不是跑出去和一大群小朋友嬉闹;
喜欢一个人待在一旁思考许多无聊的问题,而不是和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聊天;
亲戚来串门,对他表现得过分关心,他会感觉到很不舒服,会找借口故意避开;
老师问问题,他几乎从来不举手,虽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也能勉强回答上,可他并不是很喜欢被一群同学注视的感觉……
后来,有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他妈妈:“这个孩子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性格太内向了。”
小王的爹妈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好有道理,决定要想办法培养他,让他变得不那么内向:
亲戚聚会,要强迫他在聚会上多说话,哪怕他觉得没啥可说的;在路上遇见老外,要强迫他去和老外用英语对话;小王窝在屋里看书,爹妈也会在耳边叨唠不停,非要逼迫他走出门去活动……
小王感到很烦恼,后来终于忍受不了,和爹妈大吵了一架。老妈却指着他大骂起来:“看你性格这么内向,以后会有啥出息!”
这个世界,对于性格内向的人,大多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小王的父母,只是延续着这种偏见而已。
诗人西川曾说:“带头鼓掌的人可能会有非凡的一生,性格内向的人只能重复别人的笑话。”
在不少父母的眼中,外向的孩子,擅长交际、口才过人、待人热情,更容易讨得他人的欢心,长大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人生也更为顺利与幸福。
而内向的孩子,会一切相反。
印度心理大师奥修评价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内在是没有的,只有外在,而事实正好相反。但是,他们称内向的人是病态的,他们称静心的人是病态的。”
甚至还有人宣称,内向介于变态和失败之间。但这些偏见,都来源于自身的无知。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自曝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他曾经也为自己的内向而苦恼过。
上大学的时候,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强迫自己和他人多交流,刻意变得风趣幽默。
结果,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异性缘也一下子变得很好。表面上看来,他确实变得更为“外向”了。
武志红后来总结说:“外向而幽默的‘我’只存在了四五个月时间,后来我觉得好累,也觉得那不像是我自己,于是又变了回来。”
其实早有研究发现,内向是一个人伴随终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一切想让孩子变得不内向的努力,都只能是白费心思。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第一个提出了内向的概念。
可他从来也没说过,内向的人会比外向的人要差劲。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个十分内向的人,而且一直专注在自我的世界中。
正如纳博科夫所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的兴趣;外向,对外面的人和可见之物的兴趣。”
只不过,内向的人,转向内心的力量更为强大而已。
现代心理学家发现,内向的人对于外界的刺激更为敏感,交际活动会让他们消耗很多精力,会让他们感觉到疲倦。
外向的人需要通过与人交流来获取能量,而内向的人则需要独处来获取能量。
内向的孩子,安静独处,并不是在逃避什么,他们只是想充充电。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他从小体弱多病,再加上父亲一度生意破产,生活变得艰难,使得他性格十分内向。
不过内向的他,反而拥有坚毅和专注的品格。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跟随父亲去工厂做炸药实验。他的童年,几乎全部是在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的。
正是因为他内向的性格,才能让他在一生中,始终对炸药研究保持长期的专注。哪怕弟弟因他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爆炸事故而去世,他也没有放弃他炸药研究的梦想。
最终,他终于凭借自己内向性格赋予自己的优势,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影响,同时也收获了巨额的财富。
除了诺贝尔以外,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芬奇、比尔·盖茨等一大堆天才人物,他们都属于性格内向的人。
学者苏姗·凯恩在研究了大量内向者之后,说:“内向者天生善于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使他们拥有高超的洞察力与理解力。他们善于将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吸收,变为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或否定。”
罗永浩说:“外向的人也许会左右这个世界,但是内向的人才会创造世界。”
其实与一般世俗的偏见相反,内向的人,除了销售岗位以外,在其他职业上相对于外向的人来说,并没有劣势。反而在一些需要创造性、创新性的工作上,内向的人会更有优势。
孩子很内向,确实会让许多瞎操心的父母感到焦虑。
但其实,内向并不是缺点,也并不是需要被纠正的问题。只要孩子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能够进行正常的交往活动,没有社交障碍,就毫无可担心之处。
内向的孩子,他们自己的世界,就已经足够丰富和精彩。父母的干扰,甚至想要强行改变,不仅终究会以失败告终,甚至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困扰和伤害。
无论孩子性格内向也好、外向也好,无论孩子的性格能不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前程,孩子能悦纳自己,过好幸福快乐的一生,这难道不是大多数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吗?
《优秀的孩子,都不合群》2019-06-29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