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长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让孩子成长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文/宗风秋
周六,二弟弟打电话说,让我过去一趟,说三弟的女儿要买内衣,而这东西家里没人能带她去买。想想也是,妈妈年纪大了,弟妹们又都不在家,这事儿舍我其谁呢?想想我去了,还得带她去济宁,不如就让她坐公交车过来吧。
再说,这条跑我已经带她走过两次了,坐公交车应该没问题。然后我告诉她我在家等她,她说她不知道我们家在哪儿。就是想让我去车站接她罢了,于是就告诉她,她自己坐公交车过来,然后我去站牌那儿接她。
赶紧收拾饭菜,这小孩子两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一定要做点儿好吃的给她。从冰箱里扒拉出一块牛肉,拿出半棵白菜,就做水煮牛肉吧。
做好饭,估计侄女差不多到站了,我骑了电车去接她。一等二等也不见人影,看看时间都一点多了,她坐车的时候还不到十二点,顶多一个小时的车程,这都两个小时了。走吧,还怕她下车找不到我,不走吧,还担心她自己回家开不了门。纠结了一阵子,还是决定先回家看看。
骑电车回家,一边走一边看路边。走到小区门口,果然看到侄女提了书包,一边哭一边往回走。
“说好的去接你,你怎么自己跑来了?我在车站等了快一个小时了!”
“我在你家门口也等了快一个小时了!我敲了十几次门,怎么都敲不开。”
“家里没人你敲门能开吗?楼上楼下也没人吗?小区门口也没人吗?你借个手机给我打个电话,还至于这样啊?再说了,说好了我去站牌那儿接你,你怎么自己跑回来了?这规矩你不懂啊?”
又想起暑假的时候,两个侄子来玩。也是坐公交车,也是说好去接他们。但是那个司机因为看到站牌下车多,还没到站牌就让他们下车了。两个小孩子一下车,就往家里跑,爱人在站牌下一等二等不见人,就打我电话,说没接到这两个孩子!吓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都这时候,人还没接到,会去哪儿呢?
一边换鞋一边就拿了手机,想着是先报警还是先自己找。鞋子还没穿上,有人敲门,门开处,两个孩子热得像小水牛一样。
真是又惊又喜啊!赶紧打电话给爱人,告诉他孩子们到家了。然后才告诉他们,既然说好去接你们,你们就得在约定的地方等着,不见不散!
记得以前读到过一句话:让孩子成长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相信我的侄女和侄子们,有了这次经历,一定会学会很多。
朋友说她第一次坐高铁出门,到了高铁站就傻眼了,那么多人,那么多出入口,自己应该去哪儿呢?她说,你不出门就不知道自己有多落后,不知道自己见识少。到了高铁站,去哪儿取票,去哪儿坐车,去哪儿找厕所······那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傻子啊!最最让人生气的是,她拿了自己的车票去坐车,却被乘务员挡在门外,那乘务员一直向着人群高喊,却怎么都不让她上车。后来她才知道,这趟不是自己要坐的。
我第一次自己坐火车出门,想去打水,却不知道去哪儿打。还好,那个列车员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动机,悄悄用手指了指那个水龙头。我接水回来,正好有一位嫂子,捧了一捧花生壳,要去扔垃圾。一看就知道她也是第一次坐火车,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我也悄悄地,指了指那个比较隐秘的垃圾桶。
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经历了第一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知道怎么做了,纸上谈兵得来的东西,总是虚幻的、肤浅的。让孩子去经历风雨,让孩子学会求助,学会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你就事事包办。你不让他去经历,他就永远也长不大。因为,让孩子能让成长的,真是只有他的经历,而不是你的说教。
大女儿第一次出远门,是去武汉。当时她堂姐在武汉读博,打电话让她过去玩几天。她三舅给她买的卧铺票送她去车站,然后到武汉后堂姐去接,一路上不用倒车,也不用吃东西,睡一夜就到站了。可是我爱人几乎一夜都没睡,直到第二天早晨,女儿打电话说堂姐接到她了,爱人才问我:
“你就一点也不担心、一点也不害怕?万一你女儿出点差错,后悔都来不及!”
“她坐车走了,千里遥远的,你在家再担心、再害怕有用吗?再说这是坐火车,还是卧铺,就是换个地方睡觉罢了,怕什么?”
小女儿说,她刚刚上大学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吃了饭,都找不到回宿舍的路。当时觉得好绝望,觉得自己回不了家,也回不到宿舍了。可是现在,学校食堂哪儿有什么好吃的,什么时候去买,她说起来都如数家珍。不仅如此,每年从学校来来回回,也都是她一个人。
我第一次来金乡,晚上出门散步,从来不敢走远了,生怕自己回不了家。可是现在,觉得金乡这个小县城,几乎没有我找不到的地方了。
我特别注重让孩子去经历。侄女侄子她们暑假的时候来玩儿,晚上带她们出门,我总是先告诉她们我的手机号码、我家住的是什么小区,然后让她们记住一些标志性建筑,最后再告诉她们,万一真的迷路了,应该如何回家。去图书馆的时候,我让他们自己去拿代书板、自己去挑书、自己去找座位······
二弟的儿子暑假在我们家住着,后来,他妈妈从深圳回来,我让他一个人带了一纸箱的东西,坐公交车回家。他说他害怕,我说:
“你怕什么?坐到终点站,你爷爷就在那儿等你。我把你爷爷的手机号和我的手机号,都写到纸箱上,万一爷爷不去接你,你就打姑姑的打电话。”
因为妈妈回来了,这个事实太有诱惑力了。就这样,一个刚刚七八岁的小孩子,自己坐上了公交车。只是,公交车到站的时候,爷爷还没有到。车站人员看他一个小孩子,主动帮他打了爷爷的电话,还让他到冷气房里去等。
在孩子还没有经历世事的时候,不要先把社会的险恶告诉他,这些自有他以后的经历慢慢告诉他。你所要告诉他的,就是自己要做一个好人,然后再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好人受欢迎!
让孩子勇敢地去经历,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我们不要做无微不至的父母。因为,再怎么娇生惯养的孩子,也是要长大的;你再怎么不舍得,你还是要放手。与其给孩子舒适安宁的生活,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创造、去面对、去改变!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
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
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这是北大才女赵婕的一首诗,觉得她说的真是太好了: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就是说,你的心胸一定要足够宽广,宽广到足以让你的孩子,自由自在地飞翔;你的智慧一定要足够丰富,丰富到无论你孩子如何玩皮、如何刁钻,你都不至于手忙脚乱.然后,你还要充满智慧,知道在什么时候去照顾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果断放手!
《让孩子成长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2019-06-26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