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平凡,凭什么孩子非得完美
你那么平凡,凭什么孩子非得完美
文/谢可慧
01
最近,有一则新闻是,达州一男孩高考后自杀,他在社交网络的遗言里写:考98分被骂、吃饭打嗝一耳屎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一耳屎打过来…他觉得自己已经毁了,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分离时不会有不舍。这个孩子曾经发过两条文字,一条是“我真的要自杀”,还有一条是“如果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算了,我不想重来,我宁愿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
你那么平凡,凭什么孩子非得完美
新闻当然是真事。一时间,所有的矛盾都指向家庭教育,而我也想起一句话:以爱之名爱着,却以爱之名伤害。
中国人的血脉亲情之深,是一种细密又抽象的联系。浓重的家庭观念让许多人绑在一起。在一代代中,许多人读书、工作、成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为了父母的体面,或者光耀门楣,甚至于把整个家族的荣辱盛衰放在身上。而许多父母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养你长大,你要活成我满意的样子,你要为我争光才是。
这样的心理预设从一开始就是有问题的:一、把孩子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二、把孩子当作另一个预想中完美的自己看待。
换言之,如果孩子一旦偏离了父母的预期,那么父母很容易觉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定向。
02
我记得学生时代,隔壁班的有一名家长是出了名的严厉。每次她只要出现在走廊上,那么她的孩子必定是这次考试不够理想。而她所谓的不够理想,往往是没有达到他的预定目标,全班前五。
其实,那个男生成绩非常好。
学生时代,有两类人是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的,一类是学霸,他们不需要特别努力,但依然领跑。只能说,这是天赋。另一类,就是学习刻苦的人。这类人往往会用尽自己所有的勤奋,但也未必能真的与学霸比肩。是,“学霸”这样的生物,从来不是努力就可以了。他是第二类。他异常懂事,刻苦用功,连活动课也很少到操场上玩耍,早上第一个到教室朗读课文,中午吃完饭就做练习题。
他母亲应该是个工人,每次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第二天中午就穿着工服来学校。灰尘铺满了她的脸,她不停地和老师交谈着什么,旁边站着她的儿子,低着头,一副做错事的样子,一副认错的样子。
有一次路过,正好听到她母亲在和老师说,“他这个人真的太不争气了,我天天加班,那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他。”老师一直在劝她,至于说了什么,我也忘记了。
其实,许多天里,我每次见到他,他都紧锁眉头,好像压着千斤重担,正在匍匐前行。
03
中国的家长很容易犯一个错,就是不承认也不允许孩子的平凡,好像一定要出人头地,才是预期的完美。而这样的过度期望,更容易出现在一些自己不甘于平凡,又平凡得一塌糊涂的家长身上,他们这一生成功的赌注都下在了孩子身上,让孩子的成功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期望。
两年前,杭州发生了一件“父亲吊打女儿致死”的事件,男子是一名单位的保安,一个月三千元左右,平时还帮手学校的水电修理,以此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新闻里这样描述,“张师傅和妻子都吃了没文化的亏,因此对女儿们的学习特别上心。夜里8点多,小莉在家写作业,张师傅正好走过她跟前,发现女儿竟然在抄作业!这让他瞬间火冒三丈:自己和妻子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她却如此不争气”,于是就拖到车棚里殴打。
这是一个极端事件。孩子抄作业固然有错,但惩罚的方式,往往是一个家长心理的体现。越自卑,越凶悍,越凶悍,越极端。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就像允许你自己犯错一样。你那么平凡,为什么你的孩子非得完美!
是,孩子是你制造的不假,但孩子从生下来之后,我们就不能再成为一个制造者,能工巧匠也未必能制造出一个优秀的作品,扪心自问,你是能工巧匠吗?当然,他们不是你的作品,从一开始就错了设定。
《狂人日记》中的末尾有一句话是,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04
我们的教育本质从来不应该是制造人,而是要完成孩子的一个自我塑造过程。但我们的孩子太累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自我塑造,已经被摔打得麻木。
前些日子,我在我婆婆的农村,又看到了这一幕,女人大哭,孩子跪在她身边,后来,问了什么原因,说是高考考砸了。原本应该能够上600分,结果估分500分都没到。女人哭得像是家里谁丢了性命,一边哭一边说,你考那么差对不对得起我,我千辛万苦把你养大,你还考那么差。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个都那么出色……”男孩跪着,低着头。结果没出来,我自然能够想象,如果结果出来了,比预估更加糟糕,可能会是更惨烈的痛哭。
可是,我们不如想想,你没有活成你父母希望的样子,凭什么你的孩子就要活成你希望的样子。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把自己的成功预设在孩子身上。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也要尊重每一个平凡的人。因为成功的定义,从来不仅仅是别人眼中的光鲜亮丽,而是你的孩子是不是能够活得有尊严,活得自由,活得快乐,活得对未来充满期望。
接受平凡的生活,允许别人的平凡,接受自己的错误,也允许别人的犯错,不对任何人抱过高的期望,只在自己的路上努力前行。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平淡的流年里,生出自己的光辉。
作者简介:谢可慧。浙江绍兴人,专栏作者。微博@谢可慧的村庄,公众号:秋小愚(ID:happyxiekehui)。
《你那么平凡,凭什么孩子非得完美》2019-06-13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