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看电视,有一则新闻说: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看了这个节目后,我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老人家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知心姐姐卢勤也曾说过:“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是啊,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毅力、意志的较量。
如何让孩子吃苦,吃什么样的苦?总结思考了以下几点,和朋友们分享讨论。
1、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孩子放学后,要他顺便到菜场去买菜,以便减轻父母的压力;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孩子十五岁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这些苦。
2、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日本的孩子从小家长就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再重也要自己背,如要别人来帮忙,那是别人看不起的。有的男孩从小就洗冷浴,一年四季洗冷水,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在教育观念上,日本也从小灌输孩子,自己国家资源稀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3、父母主动与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能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自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比如,天气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儿园。父母不迁就孩子,顶着寒风带着孩子去幼儿园。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会和孩子像平常一样去冲凉,而不是倒头便睡。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几米就要到达预定的终点了,孩子喘着气不想再跑。父母鼓励着孩子,一起奔到终点。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锻炼磨砺着着孩子,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吃苦。越是爱护孩子,就越要加强他的“吃苦”教育。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
4、能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自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
其实,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点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让步,这都是必要的。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跳绳跳到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刻;当孩子正在完成份内的家务活,小伙伴来找他出去玩的时候;当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这些都是锻炼吃苦的场合。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咬牙坚持之中。
对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我觉得“虎妈”、“狼爸”、“鹰爸”不足学。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强迫命令;需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而不能只动嘴不动手。需持之以恒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她)自己走,困难也得靠他(她)自己解决。尤其是男孩,对一个未来的男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竞争的社会竞争。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2019-05-20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