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
不要错过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
"不论是听课还是读书学习,一个人的理解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过去大脑中所存储的经验和知识。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人,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快速提取、理解听到的或看到的语言的意义。而阅读贫乏的人,脑中所储存的经验和知识相对贫乏,他所听到的或读书看到的语言、词汇,较少地与已知的语言、词汇发生联系,听课、读书的理解力就相对较差。"
北京前程美好教育科学研究院董丽燕副院长认为,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阅读量大会使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知识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所以,在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做好阅读储备,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爱阅读的孩子悟性高,注意力集中时间持久,阅读和听课的理解力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广并且深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各科成绩优良。并且他们具备较好的记忆技巧。一般来说,理解性记忆比机械性记忆效果好。虽然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孩子们的记忆能力会越来越依赖于理解力。学生的理解记忆占所有记忆的比例,在小学一年级是8%,初二是45%,高二是83%。董丽燕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许多东西,之所以有些学生没有学会,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力较差;或当时听懂了,但过后又忘掉了。"知识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学生当时或过后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精细加工---这是形成长期记忆的主要策略。相对于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学生能更好地综合句子内和句子间表达的论点,更容易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加工速度也更快。"
孩子应在什么时候大量阅读?
"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的黄金阅读期,只能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之间。"董丽燕认为,小学三年级之前,属于识字阶段,学生还没有能力进行大量阅读;而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学校又为迎接中考普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量,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考研、实习、就业等一系列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因此,在10~14岁这4年的"黄金阅读期"内,如果学生能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将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学习能力,甚至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后面各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会"先天不足",那时,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突击补课将很难奏效。
把课外阅读时间还给孩子
"每到晚上、双休日,看到孩子们小小的身影奔波在各种补习班路上时,我都不禁会心疼。许多孩子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从小学二年级,就开上了这样的'小灶',有的一直会持续到高中。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大都逃脱不了上各种课外班的命运。"董丽燕说。许多孩子因此没有了自己玩耍、读书的时间,没有了思考的闲暇,而滋生出对学习的厌恶。但家长为孩子"加餐"最盛的几年,正是孩子的"黄金阅读期"。小升初、中考、高考,一个接一个的考试,家长和学生的"制胜法宝"就是上一个一个的课外补习班。学生假期本应该是大量阅读、大量实践的时间,就这样匆匆度过了。但是,如此付出的结果,却让孩子阅读贫乏,学习后劲明显不足。结果,孩子越学越吃力,越到高年级,负面影响越大。所以,让学生从疲惫不堪的补习牢笼中走出来,还他们一个阅读、实践、发展自己兴趣的空间,应是许多仍然迷信各种文化补习班的家长的当务之急。
如何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许多老师和家长把阅读看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学生还未捧起书,他们就先规定了要读什么书,不能读什么书,什么书坚决不能买,什么书看见就没收。结果,还没有调动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已经让他们对读书产生了心理负担。"董丽燕说。提供给孩子们的图书,都应该是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好书。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首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否则,任何经典都不会进入他们的视线。"还记得我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与同年龄的孩子一样,对《大宇惊奇系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她第一次表现出对于文字书而不是连环画、漫画书的兴趣。但是,女儿却很怯怯地告诉我,他们老师不让看'大宇',有个同学的书被没收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喜欢略带恐怖、惊奇情节的故事,是这个年龄孩子的普遍心理,对于孩子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做家长的应该高兴。所以,我在半年内,带着她几乎买全了这个系列的书。我们俩经常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时间一长,她自己就感觉到这样的故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新奇,阅读兴趣逐渐转移到了科幻、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方面。当读完文学作品,看完名画之后,她就对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找来关于作者的各种版本的传记;看完人物传记,又对人物的其他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就这样,女儿的阅读面迅速扩大,直到最终看到了《吴健雄传》、《居里夫人传》,就爱上了物理。此时她刚上初一,已读过逾千本书籍。初中三年,她泡在学校图书馆里,以每天一至两本书的速度阅读,直到熟悉了学校图书馆中每一个书架上的书。"
许多重点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大量的阅读经历,有着丰富的课余爱好。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理解力,使他们逐渐显现出学习方法好、学习效率高、学习后劲足、文化底蕴厚的优势,关键是他们学得不那么累。当然,最让别的同学、家长羡慕的,还是他们不怕各种考试,并能在这些考试中轻松获胜。这些也都是蒙氏教育中所提倡的。抓住了孩子的阅读敏感期。那样效果是非常好的。
《不要错过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2019-05-07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