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考前考生家长切记八大忌语
临考前考生家长切记八大忌语
忌语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重点高中(大学)!”
一些家长在中考前,预先给孩子制定了理想的高中(大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但也有可能成为压在他心里的大山。
忌语二:“你一定要在班里考上第几名!”
一些家长特别是成绩优秀的考生家长,总希望孩子能进前十名、前五名、甚至前三名,有时为了一个名次之差而责怪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忌语三:“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从小学到初中,每一个考生都经历了多年的学习,家长把中考视作检验多年学习成果的惟一标准。
忌语四:“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帮助他们放宽心。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认为家长在中考之前就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忌语五:“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父母往往认为,为了支持孩子中(高)考,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不少考生不洗衣服、不做任何家务,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梳头都要包办。如此细心的呵护,无形中也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忌语六:“好好复习,中(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每一个家长都应对自己孩子的实力有一个正确估计,千万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别说超常发挥,很有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
忌语七:“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重点高中,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时,口气中往往会带羡慕之情,不少考生对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作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
忌语八:“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考了多少分?”
考生最反感父母把自己与他人作比较。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助考器,真正为考生着想、帮忙、出力,就要在创造家庭氛围时做到以下几点。
1、淡化考试,不要把家庭气氛弄得那么紧张,少谈考试的事,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应付。多了解孩子的感情和感受。
2、对孩子应一如既往,不要给予过多的关注。过分关注只会造成他们的压力,会感到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
3、不要过多地指责和说教,尽量不要给孩子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和不愉快。在家里父母尽量说些轻松、幽默、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4、保持和睦的关系,再大的矛盾冲突都应避开孩子。
家长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升学考试,父母放松孩子才能放松;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生活的路是他自己在走);尊重孩子自己的看法,给孩子鼓励和信任。宽容、平和、不生气。
《临考前考生家长切记八大忌语》2019-05-01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