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的婴儿需要父母尊重
早教模式强调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当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孩子时,这种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0岁婴儿,很多父母会有疑问:这仅是一个需要我们照顾才能生存的孩子,难道还需要尊重吗?
其实,答案需要你去选择。
面对刚出世的婴儿,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够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同成人一样,希望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与智慧发展的独立的人?很显然,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处于赐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选择了后者,一定会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尊重他。
“不管怎样看待他,对婴儿还不是一样地满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抚养吗?”
其实大不一样。理念上的区别决定了我们完全不同的0岁教养方案,也决定了孩子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感觉自己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信的人,还是处处受到环境压制的被动接受者。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每一个孩子从一出世,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学习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断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尽办法去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学习控制环境,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如,他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饥饿、不舒服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也会用伸手、蹬脚和各种动作去逐渐发展自己对外界的作用力。瞧,他与我们成人一样,都是在日复一日地设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要。
但婴儿又与成人不同,他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从婴儿成长的初始,就随时满足他这种主动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儿初期,虽然他还没掌握语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给他充满关爱的语言,以满足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语言发展的需要;在他能够伸手抓握时,给他设立一些游戏,像一抓绳就能有玩具飞到眼前或有变化出现,这样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的作用,增加他发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兴趣等。假如我们这样尊重婴儿的发展需要,一点一滴的满足着婴儿的发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励;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就会从认识世界一开始,就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种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们仅把0岁的婴儿看成是吃饱喝足就够了的被动接受者,无视他们的发展需求,在他不会说时就不提供充满爱意的语言,对他各种能力的萌芽也只当作无意义的动作予以忽视,那么,孩子的探索热情总是受到压制,能力发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励,他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就会消退,孩子会感觉这个世界不支持他,他是无助的。与处处受到鼓励的婴儿相比,这种在无助感中成长的孩子,会大大降低对外界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长大后,无论怎样重建自信,根基总是摇摆的。
早期教育大师蒙特梭利告诫我们:儿童的成长“没有一样是由母亲来完成的,它属于儿童自己的成就。——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承认儿童这种不同寻常的能力,父母要说服自己从儿童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他们对儿童的帮助就显得更有价值。如果这种帮助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的话,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让孩子成才。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认识从生命的初期就开始尊重孩子的重要意义,抛掉做孩子的权威,设计、指挥他们的观念,确立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样才会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稳固基石。
《襁褓中的婴儿需要父母尊重》2019-03-01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