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baby的幽默感
出生伊始,婴儿往往用哭声来表达他对吃、睡眠和拥抱的需求,但这还不是一种社会交流,直到满月以后,人生第一个微笑的出现才是传达他们想要交流的讯息。
大约在四五个月的时候,宝宝无声的微笑会变成发出声音的咯咯大笑,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们会逐渐理解幽默的含义。一个认同并支持幽默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是很重要的。这里我们将告诉你一些让宝宝笑的窍门,以便你们更好地沟通。
起初的笑
宝宝的第一个笑容通常是对逗他的人(妈妈和爸爸)的回报。据迈阿密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多雷士?伯根(Dris Bergen)说,父母的鬼脸、可笑的声音会让宝宝觉得有趣并兴奋起来。当父母发出有趣的声音,他们的情感电波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因此感到安全和满足,他会手舞足蹈地笑。
一段时间后,能够令婴儿咯咯大笑的是身体上的快乐:父母边拍他的肚子,边发出砸舌头的声音;搔他的脚底板;把他举起来,轻轻地在空中抛。大约4个月的时候,孩子会因为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事物而微笑,当你夸张地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并发出“突、突”的声音时,他会因为这种极其简单的傻动作而咯咯大笑。
宝宝咯咯笑的时候意味着他正在享受,但此时他对幽默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他会逐渐形成对幽默的辨认能力。
幽默感的出现
宝宝9个月的时候,幽默感开始出现了。虽然他仍会因为你拍他的肚子而快乐,但他的笑容会反映出对世界更高级的理解。这种理解表现为下面几种幽默:
1、破坏规则:乱扔食物或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会让宝宝兴奋地大叫。发现这些行为的乐趣表明孩子已经懂得什么是规则,并知道怎样去破坏规则了。
2、消失的东西:类似的游戏包括捉迷藏和变魔术等。当将要发生的事情符合孩子的预计时,他就会快乐地大笑。这种幽默感表明孩子已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些暂时从视线中消失的事物仍然存在。
3、悖论式的幽默:这种游戏的获得首先要有令人吃惊的元素,即婴儿认为某件事情将会发生,然而结果却与他预料的完全不同。比如说跟他玩分离游戏,告诉他妈妈要走了,要去上班了,当宝宝因为妈妈的离去而大哭时,妈妈又探头出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他知道什么将会发生,也有能力注意到应该发生的事没有发生。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对同一件事感兴趣。这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宝宝的气质和他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比如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会憎恨“飞行”游戏,而喜欢被呵痒。
从视觉游戏到语言游戏
在生命的第一年,悖论式幽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视觉的刺激,但在第二年,当蹒跚学步的孩子开始使用语言时,幽默表演的范围被大大扩展了。例如,当你呼唤孩子时,你假装不知道他的名字,而用别的什么称呼他。
大约两周岁的时候,你的宝宝已经会模仿游戏了。当你开始一个游戏时,他能熟练地跟着你的节拍,甚至在你押韵的儿歌中替换一个他所熟悉的词。
婴儿期的宝宝会通过活动来吸引大人的注意。他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他们就是舞台的中心,能够得到他人的注意将使他们产生欢乐。宝宝会试图做下列事情来逗乐周围的人:
模仿让他感到有趣的动作——把一张小毯子遮在头上做青蛙跳,然后把毯子从头上揭开。
用变化多端的表情和虎虎生威的运动展现自己。
变化事物的性质,取得喜剧的效果。比如把一只鞋子穿在头上或是代表他的果汁杯讲话等。
TIPS:浴室幽默
当婴儿进行如厕训练的时候,他会把另一种幽默加入他的生活中,这被称之为浴室幽默。在这个阶段,宝宝对身体有了朦胧的意识,并会通过“嘘嘘”、“臭臭”等儿童语言来解释身体是如何工作的。就像成人,也会用浴室幽默作为一种强调和转移的策略来帮助宝宝更好地应付如厕挑战。
了解你的孩子,不要轻视那些让他开怀大笑的傻事,请用心地扮演好一个“大傻”,从宝宝出生起就培养他的幽默感。
《培养小baby的幽默感》2019-01-31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