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孩子放学的“学问”
到幼儿园接孩子是家长每天的必修课,再平常不过了。不过,可别小瞧了这区区几分钟,里面有大学问呢!
学问一:谁来接
或许你会回答:谁有空谁接呗,孩子一般四点前就放学了,爸爸妈妈还没下班呢,自然是爷爷奶奶或阿姨接。可隐藏的问题却来了,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爸爸妈妈还没露过面儿,是不是对孩子不关心呀?
建议家长这么做:
1.主动和老师电话沟通或邮件联系。从园方来说,“晨接暮送”是家园沟通的日常渠道,在接孩子时通过和老师的短暂接触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错过了这个环节,需时时和老师保持联系;另外,开家长会时,一定要自己去,别再请爷爷奶奶代劳,这样老师会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2.爸爸妈妈商量协调好,尽量做到一周接一次。以我园为例,周一至周四,家长是在校门外排队凭接送卡接孩子,爷爷奶奶接,问题不大;而周五,是进教室来接,当天老师会将这一周孩子画的画、折纸等作品展示在教室里,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时间也相对充裕。有心的爸爸妈妈会选择这一天来接孩子,趁此机会看看孩子的作品,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也向老师请教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当然不同的幼儿园情况不一样,建议你根据孩子所在园的安排,抽时间去接孩子,这样即使你时间再紧张,工作再忙,也能和老师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3.多留心孩子所在班级的主题墙,获取更多的在园信息。接孩子时,可以看看孩子所在班级的周计划表,了解这一周的课程、游戏、活动安排,这样对孩子的在园生活就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也就不会问出“宝贝今天在幼儿园怎么样”这类过于笼统的问题。同时针对计划表,在家中做预热工作。例如,下一周幼儿园有讲故事的活动,你可以在家中和孩子提前练习,并在下周询问老师活动的情况,便可做到有的放矢。
学问二:什么时候接
或许你会回答:早点接啊,最好还不到放学时间就把孩子接走,而有的家长则说:什么时候接,不是我决定的,有时有事情耽搁了,错过时间,只好让孩子在幼儿园等一会儿了……
建议家长这么做:
1.在幼儿园安排的放学时间段内接孩子,注意,是时间段,不是时间点,有的幼儿园放学时间是下午4:15—5:00,有的是3:30—4:00,虽然时间不尽相同,但都有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和爷爷奶奶解释清楚,不用过早地守在幼儿园门口。如果孩子要求爷爷奶奶第一个到班级来接,需问清楚原因,不能一味满足。另外,若没有特殊原因,园方不赞成未到放学时间就接孩子回家。
2.若是前一天就安排好的要晚点来接孩子,需在早上告知孩子和老师,若是临时有事,尽量提前电话通知。告诉孩子,是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不会因为看到同学们都被接走了而失落;告诉老师,是方便老师安排好放学后的工作。一般来说,幼儿园都会安排值班老师,将还未被接走的孩子组织起来,一起看书或玩游戏,但也别将晚接变成一种习惯,这样真的会让孩子感到你对他不够重视。
小贴士:对于刚刚入园的新生,家长要尽量做到准时来接,孩子还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果晚接,会加重他的紧张和分离焦虑。
学问三:怎么回家
或许你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你是否常常带着饮料、零食等着,或者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甚至背着孩子回家。在幼儿园的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
建议家长这么做:
把放学后的溺爱时间变成亲子时间。一边步行回家,一边做游戏,“兔宝宝和兔妈妈一边采蘑菇一边回家,我们看谁采的蘑菇多”。还可以一起观察马路两边的广告牌、宽幅标语、路牌等,家长读给孩子听,这又变成了生活中的识字游戏,总之花点小心思,就能将放学后的时光变得有趣。当然前提是注意安全。
送给家长的一句话:爸爸妈妈,多点时间陪陪孩子,爷爷奶奶,少点溺爱少点包办,哪怕是接孩子的那几分钟。 文/江苏张家港市暨阳幼儿园 邵莹
《接孩子放学的“学问”》2019-01-22发表于家庭教育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4让孩子记住做人的十八条军规
- 2019-01-17和新生儿怎么做游戏
- 2019-01-17新妈妈对宝宝爱不起来怎么办?
- 2019-01-17你该怎样关注新生儿
- 2019-01-17早教可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
- 2019-01-17小学播分娩录像给学生
- 2019-01-17和1岁以内BB说话的3个技巧
- 2019-01-17重智力轻体力 如此早教使宝宝运动发育迟缓
- 2019-01-17儿童节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2019-01-18父母如何进行新生儿教育
-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竞聘副处长演讲稿
-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 你越相信孩子,孩子越成功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妈妈写给儿子:这10句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
-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 不打骂,不反对高中谈恋爱,她的3个孩子却都考
-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 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的孩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
- 《战狼2》票房超30亿:告诉我们孩子的,只有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我们是为了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花
- 最悲哀的教育: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生活条
- 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见识
-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 我儿子是没有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 所谓教育,只不过就是用爱与智慧,让孩子成为
-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东西”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给在衡水中学高一读
-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
- 一对父与子的日常: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服
- 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值得借鉴
- 触觉刺激智力与情绪发展
- 接送放学中窥见的教育差别
-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 高三家长必读:考前多听少说给孩子支持
- 面对高考,给高三家长的五点温馨提示
- 兴趣班为何成为“负累班”
- 家庭教育:如何修炼成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
- 那些5岁会背100首诗的孩子,根本就不该拿来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