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创业年龄不是问题,眼光才是距离
李开复:创业年龄不是问题,眼光才是距离
9月8日,创新工场上海基地正式启动,站在会场台中央的李开复略微有些不自在,双手不时要整理一下衣角,但当他坐下来面对媒体时,很快就恢复了最自然最舒服的状态。他开玩笑说现在领导们都走了,我们可以随便聊聊了。
今年,李开复刚好跨进知天命的年纪,人生阅历,正是黄金时期。之前他带着团队和杰克·韦尔奇吃晚餐,老先生很high,但到了第二天致辞时,韦尔奇明显有点体力不支,李开复私下跟大家说,我现在总算知道自己2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了。
两年前,48岁的李开复从谷歌中国辞职,投身创新工场。作为一个创业者,年龄永远不是问题,眼光才最重要。
曾经的疑问:
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
点心是创新工场培育孵化的项目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去年底已成功拿到近1500万美金的首轮投资。国定东路300号创业实训基地,点心的30多位成员已抢先入驻。一位美女正在对走神的男同事喊话“你要淡定,给我好好写代码!”有人聊着聊着,突然脸上就有了亮了的表情。
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两年前,几乎所有人都带着这样的疑问。李开复说,大家渐渐开始明白,原来李开复做的不是慈善企业,不是帮大学生找寻人生方向,而是带领年轻人开拓梦想,努力掘金的。成立两年来,创新工场已经审阅超过2500个项目,投资孵化34个项目和公司,其中9家成功吸引外部VC完成A轮融资,投资金额超过2.5亿人民币,总估值预计达到30亿人民币。
对于两年前的疑问,李开复早就有足够的底气来回答,“我们开创了适合所有创业领域和创业人士的‘专业孵化+投资’模式,我们并不是去给那些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只缺钱的创业者投钱,而是在他们还没有成为企业,甚至没有注册时,从无到有,开始创造企业。”
拿行话来说,应该就是属于Pre-Angle,比天使投资更前面的那个环节,而这恰恰是那些“除了点子什么都缺”的创业者们最需要的。(励志歌曲 www.cglz.net)点心CEO张磊曾说,“开复除了是我的同事、投资人之外,还解决了我的人才招聘、法律、公关、IT、政府关系等等事务,让我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商业,令项目可以快速成长,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现在的忙碌:
把中关村从大卖场变成“硅谷”
创新工场北京基地2000平米的地方早已不够用,近500号人挤在一块,再加上那些明明毕业了还“赖着不走”的孵化企业,所以公司成立以来年年搬家,最近又在忙着物色新的地方。“地方宽敞开间够大,能满足未来发展要求”是创新工场上海基地选址首要条件。最终在国定东路拿到了三层楼近8600平米的办公地点。
创新工场的团队是跟孵化企业完全坐在一起的,外人来参观,如果不做介绍,根本分不出哪些是创新工场的员工,哪些是孵化企业的员工。初创者们拎包就能入驻。如今,接待各国的考察团队也成了李开复的日常工作之一,前几天美国白宫“总统奥巴马国家创新战略”小组还特地打电话过来咨询,探讨如何保持创新活力的秘诀。
李开复希望把硅谷的一些创新基因带到国内来。创新工场北京基地附近原先只有星巴克,现在开了很多车库咖啡馆,投资机构也都在周边设立了办公室,就像蜜蜂发现了花朵,李开复笑称他们把中关村从大卖场变成了硅谷。这些不过是表面现象,企业的创新理念才是根本。
未来的眼光:
透过媒体发招聘广告
创新工场成立之初募集基金时,李开复照例刷的人情卡,新东方的俞敏洪,富士康,联发科,都是他的老朋友,只要打个电话,第二天资金就到账了。但是很快金融危机来临,创新工场也有半年多的时间“颗粒无收”,去谈投资,人家啰里吧嗦讲一大堆,你们帮人家创业行不通吧?李开复干脆排除干扰,专注做自己的事情。随着点心、豌豆荚、行云,这些项目的名气越来越响,钱不再是问题,投给谁才是问题。
“我们最关注的当然是软件,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只要有工程师就能做出来,成本降到最低,6个月就能看到预期收益,未来成功概率高,这些就是我们考虑投资的因素。那些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成长的项目,赚血汗辛苦钱的,像外包之类,都不在创新工场考虑之列。”李开复承认,他们现在就是撒网式捕鱼法,投很多,最终成功的可能只有几家。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才是点石成金。当初他就看好安卓平台,如今获得VC青睐的点心是做安卓解决方案的,磊友是做安卓上的游戏软件,友盟是做智能手机上的统计方案,个个都有“冠军相”。
在李开复看来,对创业者来说,上海在金融、电子商务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而北京则在移动、技术方面很强大,至于社交领域,两边都不错。上海基地将全功能全方位复制北京基地,从投资、人事、市场,到技术、IT团队、法务,都将一步到位,李开复也透过媒体公开发出招聘广告,希望有孵化经验的人才积极投简历,加盟创新工场。
《李开复:创业年龄不是问题,眼光才是距离》2019-01-20发表于创业故事栏目
声明: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19-01-18优酷CEO古永锵的创业历程
- 2019-01-18马云忆人生窘境,谈梦想几度哽咽
- 2019-01-18创业故事:蜗牛想去哪儿
- 2019-01-18平凡人创业,从300元到150万
- 2019-01-1980后纯真创业故事,几分钟获得三百万
- 2019-01-19四大80后亿万富翁们的第一桶金
- 2019-01-19杨巍创业:太热爱了所以不觉得苦
- 2019-01-19新东方:俞敏洪从台前走入幕后
- 2019-01-19励志创业:把生意做大的秘诀
- 2019-01-19岳云生:创业,我们依然在路上
-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民营跨国企业
- 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
- 洋码头获融资1亿美元,CEO曾碧波回忆曲折的创业
- 冯仑:1万块钱一碗的牛肉面
- 听说你不想上班,想成为自由职业者
- 投资是一场长跑,首先你要跑过终点
- 让梦成为梦想的一部分
- 周鸿祎:把自己当成打工的,一辈子都是打工的
- 我是垃圾哥:开着宝马年赚百万
- 章光101赵章光:赤脚医生创造财富传奇(一)
- 梦想在退一步中绽放
- 靠的不是经验和金钱,痛楚中的智慧坚守
- 腾讯:从单项冠军到全能冠军
- 创业其实就是敢想敢做
-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 牛逼的90后你们永远黑不完
-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失败的路只有一条
- 柳传志: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吃上红烧肉是天生的
- 那些年入上百万的人是如何做到的?(二)
- 身价15亿与月工资5000元的区别
- 四大80后亿万富翁们的第一桶金
- 一个同济的女孩的就业之路
- 扎克伯格:一个“恶作剧”的意外
- 年轻的梦没有终点
- 一名教师3年赚取600万的创业故事
- 一个草根的创业故事
- 周娟:我为什么卖掉56
- 身价15亿与月工资5000元的区别
- 优雅100陈腾华:创业,做“品类杀手”
- 80后老总创业5年,淘出500万财富
- 史玉柱:巨额财富背后的那个我
- 一个农村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故事
- 换个环境找机会
- 新东方:俞敏洪从台前走入幕后
- 80后纯真创业故事,几分钟获得三百万
- 创业其实就是敢想敢做
- 顽石互动CEO吴刚:二次创业是乐趣
- 励志创业:创业中要学会对自己狠一点
- 80后农村女孩的创业故事:从6000元到600万!
- 章光101赵章光:赤脚医生创造财富传奇(一)